
鐵嶺flash動畫片名的文化語境制作:東西方導演命題的不同
(三)成語寓言類片名 運用flash動畫技術講述古老的成語、寓言、歷史典故,成為中國flash動畫電影短片 的又一特色。寓言如,《龜兔賽跑》(1934—1936)、《蝗蟲與螞蟻》(1934—1936)、 《東郭先生和狼》(1955)、《狼來了》(1982)、《不射之射》(1988)等;成語如,《甕中 捉鱉》(1948)、《南郭先生》(1981)、《鷸蚌相爭》(1983)、《八仙過?!?1985)、《狐假 虎威》(1986)、《杞人憂天》(1986)、《螳螂捕蟬》(1988)、《急中生智》(1988)等;歷 史典故如.《愚人買鞋》(1979)、《嶗山道士》(1981)、《猴子撈月》(1981)、《曹沖稱 象》(1982)、《女媧補天》(1985)等。
二、片名中的文化語境 “在比較東西方文學作品,影視作品,flash動畫影片的片名,會發(fā)現一個有 趣的現象:西方作品多以人物角色為題,東方作品多以故事事件為題。”o 如美國flash動畫《小紅帽》(The Little Red Ridding Hood,1 922)、《三只小豬》 (Three Little Pigs,1933)、《小鹿班比》(Bambi,l 942)、《灰姑娘》 (Cinderella,1950)、《小飛俠》(Peter Pan,1953)、《睡美人》(Sleeping Beauty,1959)、《101只斑點狗》(One Hundred and One Dalmatians, 1961)、《羅賓漢》(Robin Hood。1973)、《小美人魚》(TheLittle Mermaid, 1989)、《美女與野獸》(Beauty and%P Beast.1991)、《阿拉丁》(Aladdin, 1992)、《獅子王》(The Lion King,1994)、《花木蘭》(Mulan.1998)、《史萊 克》(Shrek,2001)、《瓦力》(Wall~E,2008)……中國flash動畫《武松打虎》 (1923)、《大鬧畫室》(1 926)、《駱駝獻舞》(1935)、《甕中捉鱉》(1 947)、《小梅 的夢》(1 954)、《過猴山》(1958)、《一幅僮錦》(1 959)、《大鬧天宮》(1961— 1964)、《哪吒鬧?!?1979)、《天書奇譚》(1983)、《金猴降妖》(1985)、《不射 之射》(1988)、《慈禧坐火車》(1992)……相比之下.西方導演更關注人性 的力量與成長,而東方導演更關注故事事件的本身與寓意。這種命題的 傾向.與社會的文化語境息息相關。
轉載請注明:
鐵嶺flash動畫制作公司:http://www.haldonestatewines.com/city159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