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桐城動畫師發(fā)現動畫過程的特性是什么?,在作品中做了淋漓盡致的發(fā)揮。影
片《雙面的索莉娜》有一節(jié)就使用了人臉部形象的漸變,表現倫勃朗注視著某處,
然后是倫勃朗畫中人物的肖像,從一張臉變成另一張臉……許多人物出現之后,最
后又變成了倫勃朗本人。
前捷克斯洛伐克動畫片導演J.Barta制作的影片《猜謎與甜丸》(1978年)是一
部具有浮雕意味的木偶片。這部影片表現了一只想吃糖果的恐龍,但是它先要猜謎
語才能夠吃到糖。在它猜謎語的時候,它就變成與它所猜的各種情景相關的東西。
比如它要猜羊,就變成牧羊人、羊、還有牧羊犬等;在它猜關于白雁的謎語時遭到
了白雁的攻擊,于是它變成了各種猛獸來恐嚇白雁;在它猜老奶奶煮稀飯的謎語時
它就變成了煮稀飯的老奶奶……這部影片的變化不同于一般動畫片中的變化,它不
是一種流暢的漸變,而是在各種接近幾何形體的形狀之間進行跳躍,因此具有特別
強烈的形式感。
而美國動畫導演Bill Plympton制作的動畫片你的臉》(1978年)則是一部將
形式發(fā)揮到極致的實驗性影片。影片以一個唱歌的中年男子的近景肖像為固定景別,
先是表現了唱歌的嘴在臉上游走以及眼、鼻、口在臉上的旋轉,然后是整個頭部的
聚散,以及各個方向的扭曲、收縮以及面團般的柔性運動;然后還有頭部形狀的
改變……直至物理的切削,頭部像面包一樣被~片片切去;柔和的線條變成剛硬的
幾何直線和幾何體。影片本身并沒有描述一個可以被閱讀的故事,只是在不同的變
化之中發(fā)揮了手繪動畫的高超技藝和作者非凡的想象力。
在實驗性的作品當中,突出的還有史云梅耶的《對話》(如圖2.3.7所示)。它表
現了不同材質之間的變化。
轉載請注明:
桐城flash動畫制作公司:http://www.haldonestatewines.com/city219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