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蕪湖中國女性形象(60一一80年代)制作及動畫片系列
(二)60一80年代一一女性主義刮起季候風 《小美人魚》和《風中奇緣》中的女性形象一如既往地懷揣憧憬和夢幻,但是她 們不再任人擺布,面對災難和突如其來的不幸,并不總是束手無策,等待男性解救 了。隨著現代西方女性意識的覺醒,尤其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,西方女性主義植 根于西方后現代反主流文化的土壤,以當代西方女權運動為社會政治基礎,在全 世界范圍內掀起了“她”的波瀾。從《小美人魚》開始,動畫中的女性開始有了現代 意識,小美人魚目標明確,敢作敢為,對父母的勸誡不屑一顧。結果,她贏得了愛 情,還有整個世界。到了《鐘樓怪人》,女性開始持有“武器”。在《美女與野獸》中, 美麗的少女貝爾渴望“走出枯燥乏味的生活,去探索神秘未知的宇宙,去尋找更多 的未知。在茫然的生命中,需要有人來了解我。”她的獨立意識讓人們看到了一個 多重性格的女性:不再是“扁平人物”形象——一美麗柔弱或是欲望符號,在追尋夢 想和探求生命的過程中,全然是以一個“圓整人物”出現的。她不僅有美艷的外 表,純潔的心靈,更為可貴的是,她具有了獨立的覺醒意識,讓女性在迪士尼的動 畫片中形成了一種全新形象,迪士尼動畫中的公主從此不再任人擺布,從此不再 為愛而活著。女性主義成為一場季候風,彌漫在80年代以后的動畫片中。與此 同時,女性主義成為動畫理論界不可忽視的文化批評語境。
(三)80年代后——自我價值的努力實現 西方的女性主義運動在20世紀的60年代和70年代經歷了第一個階段一 反對選美的運動,在這個階段中,女性主義批判女性的異化和時尚美女情結。從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是第二個階段,在這個階段,女性主義對美的看法又加深了 一步,就是她們把美和性別、種族、階級并列在一起,主張不同的身體、膚色、個頭、 體重都可以被認可。
這一時期的動畫片也受到社會思潮的影響。對女性的關注, 對種族的關注,成為這一時期許多動畫的主題。 體現在迪士尼的動畫中,動畫片中的女性形象不再像《白雪公主》、《睡美人》 時期那樣單一化,許多亞裔或印第安裔女子同樣成為美麗的象征。而這些女性的 性格塑造也更加著重于她們自我價值的呈現。這一時期,女性獨立意識覺醒,不 再單純?yōu)閻鄱?,在戲劇沖突中完成自我價值的實現和生命品質的升華。例如, 《風中奇緣》中的公主寶嘉康蒂通過平息種族戰(zhàn)爭獲得了超越民族和國界的愛情, 實現了自我價值,打造了異域民族的女性神話,在顛覆種族秩序和性別秩序的表 層敘事結構下,重新改寫了經典動畫敘事策略和故事原則。認同機制中的寶嘉康 蒂重置了女性品格,她主動拋棄了印第安文化,向往另類自由的生活,義無反顧,張揚著鮮活的女性主義精神。而《花木蘭》更是女 性主義的抬頭之作,這種來自于 底層意識的反叛,真正實現了女性價值一一為了自我而存在。
轉載請注明:
蕪湖flash動畫制作公司:http://www.haldonestatewines.com/city83/